东莞家教网报道:第四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于2011年11月5日-6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中国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知名教育专家、学者、社会名人、知名媒体、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工作者和热心家长等千位嘉宾共聚一堂,新浪教育频道对本届论坛进行独家网络媒体报道,以下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微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微博)在“第四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实录: 各位亲爱的家长们、全国各地的教育系统的老师们、校长们、领导们: 大家上午好! “理想的教育”这个概念其实是新东方家庭教育的人给我出的一个题目。我觉得理想是应该存在的,但并不一定在现实中我们能够必然地达到理想的完美状态。但是,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只有心中有了目标才能爬得更高。所以,从社会结构到社会体制,我们心中都在设想着理想。当然,有些理想是偏离现实的,我们设想了共产社会是没有人与人的矛盾的社会,但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要实现这样的理想会付出很多的代价。 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们每个人、每个家长、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种理想,我们的孩子到底应该教育成什么样的人?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都知道这个社会上什么样的人最好、最受欢迎,我们很容易把这个东西界定出来,比如说一个诚恳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再加上成绩好的人。我们从来没有把一个有钱的人、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作为我们培养的最终目标。 我们都知道孩子应该是怎样发展的,但在现实中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恰恰是相反的,所以理想和现实不能融为一体。 比如说我们谁都知道教育不是分数,但在现实中,从国家的体制到教育系统的目标,分数就是一切,也就意味着我们整个教育系统,包括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都成为了一种人格分离症,我们想的和做的不是一回事,也就说我们整个体系出了问题。 从社会机制到个人,都有一个核心圈,从一个民族的未来发展来说,我们都知道一个民族的核心圈、中国未来的前途是在我们下一代身上,而我们下一代身上最重要的要素是这一代人的健康发展。一代人的健康发展导致一个民族的繁荣,这个大家都是没有反对意见的。那么,这个健康发展的核心圈是由什么东西来构成的呢?这个中间的圈是怎么构成的呢?我们反复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实蔡元培他们就提出来了。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只强调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到最后高考给我们带来的就只能是分数决定一切。分数决定一切为什么不能摆脱呢?这和整个社会道德诚信相关。如果没有道德和诚信,任何一个人他为了孩子的前途都可以无限制、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地助力。大家都知道在中国中学的成绩是不算数的,这是中国的教育体系。如果中学分数算数,中学分数就可以作弊,有权力的、有资源的、有关系的人就必然占据了一定的优势。比如有的孩子家长给我打电话,说到国外去读大学中学平均分要考多少分?我说你的孩子多少分就是多少分嘛。他说我现在就在校长办公室,你说改多少分校长就给我改多少分。所以,整个体系是有问题的。 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我们强调孩子要全面发展,我们也知道孩子的一生幸福一定是基于全面发展,而不是基于一个分数。北京大学9月份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学校,两个星期不到,就有一个孩子因为军训的时候受不了苦,居然跳楼自杀了。这个孩子的高考分数是那个省的重点级的分数。请问大家,这个分数有用没用?它确实没用。但是,因为整体上在整个中国社会以分数为主,核心圈是分数,最后培养出来的结果就是不管这个孩子人格多么分裂,不管这个孩子最后多么不健康、身体多么不健康、精神多么不健康,他只要有一个高的分数,他就能够走向社会更高一级的层次。因此,就会出现问题。 回到家庭教育的问题上来说,整个社会出了问题了,家庭教育是不是跟着一起出问题?我觉得现在我们应该以家庭作为教育的细胞开始,用家庭教育的良性细胞来把整个社会的恶性细胞消灭掉。有的家长说既然这个社会一切都是以分数来决定的,我如果不关注分数,请问我的孩子就算培养出一个健全的人格,他有没有前途?这是不是一个悖论?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根据我对成功的孩子和对家庭教育的研究,你只要把核心圈给确定了,孩子的分数一定不会差。而你光是强调孩子的分数,孩子的分数可能会高,但是他的人格、人品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力会非常差。倒过来这么说,一个有着健全的人品、人格和积极向上精神的人,他未来一定能够获得一个比较不错的前途,而一个有着良好分数的人并不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前途。所以,我们现在来界定什么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核心?我不批判高考制度,因为我知道它改不了;我也不批判教育部门,因为他们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教育理念,但在现实所做的事情有时是相反的,所以他们也改不了。作为一个人,他健康成长的基础是什么,我们来找找他的核心圈。 谁都知道中国的儒家思想之所以产生并且盛行,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儒家思想强调一个人自己的修为、修行的完整和完善,强调两点:第一,作为一个人,要保持一种什么样的道德水平?第二,作为一个政府官员,要保持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最后剩下一点点就是你的学习态度,但是有关学习的东西就只讲了几句,真正讲的是一个人的为人处事,一个人的修为问题。咱们再讲一直延续到明朝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在宋明理学的时候出了两派人,一派是程硃理学,强调的是格物致知,就是说通过观察外在的东西来寻找一个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后来到了王阳明,他发现这个东西不对。为什么?他坐在树边上格物致知,把自己“格”到自己都快死掉了也没有领悟到什么道理,他后来突然发现,人必须直接从内向外,就是直接直问本性,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本性和人性和人内在的东西,所以王阳明就创造了心学,由心学派生出来的就是知行合一。后来,就有了陶行知等这一代的教育家。心学是什么概念呢?心学一个最核心的词就是,王阳明认为一个人天生出来都应该是不同的,而这个不同的最关键的点是什么呢?是人的良知,良知就是良心。那良知的内核到底又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要找到这个人最中间的核心圈,毫无疑问我们往前走的时候只能找到一个字,这个字就是爱,这个爱不仅是男欢女爱的爱,而是一种能够包容整个世界的这样一种大爱。也就说我们对一个人的培养,从核心圈开始往外看的时候,对这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我们作为家长首先要明白,如果你把这个核心圈定位在孩子长大了就是要社会地位、要金钱、要高的分数,当你把这个核心圈定位在这个地方,你在定第二圈、第三圈的核心圈的时候,你会发现几乎全是负面信息和负面词汇的描述和负面的影响。但是,你把核心圈定位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它就全部都是正面的词汇,这样你聚集的正面能量就会越来越多,就会创造出一个事业,就能够创造出你自己的天地。当你面临负面能量的时候,这个负面能量吸收的周围的全是负面能量,到最后你这个人就变成消极的、负面的、阴暗的、邪恶的这样一个人。 我们对一个孩子的培养,如果在孩子的心目中你要给他放一个东西或者放两个东西,你放在孩子心中的东西一定不能是钱,一定不能是分数,一定不能是社会地位,一定不能是跟人比较以后产生的虚荣心。在这方面,我们父母恰恰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即一开始总是有意无意地用父母本身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传递给孩子。孩子出生的时候心中什么都没有,他本来在天性中有着良知,天性中有着人性,天性中有着爱。我们不把这些优秀的东西进一步强化、灌输,或者说最后让他心中装满这些正面信息能量,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给他强化那些不重要东西,结果可想而知。比如说跟孩子比较哪个家庭更富有,要孩子去追某个孩子的分数,给孩子买很贵的玩具等,像这些东西,你实际上是在把负面的东西灌输进去。 回过头来说,如果我们把核心圈放在爱和良知上,大爱是无边的。爱到底分成什么内容呢?在我心目中爱分成三大块:爱自己,第二大块,爱别人,第三大块,爱自然。这三大爱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人的完整的爱。 什么叫爱自己?让自己不断地成长,让自己不断地有能力,让自己不断地相信自己能做出事情来,这就是爱自己。爱自己意味着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并且不断地每天努力成长。 像我们成年人爱自己的表现是不断地能够改变自己的错误,并且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东西,然后能够使自己第二天比前一天有所长进,这个长进不仅是学问上的。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把爱自己想成了什么呢?保护自己、封闭自己。我们现在从90年代的大学生身上发现了所谓的爱自己就是什么呢?就是只想到自己,心中完全没有别人的利益,即使做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情也在所不惜。爱自己变成什么呢?善于保护自己,人性变得更加冷漠。这就是为什么有“小悦悦”事件,爱自己最后的极端体现在了药家鑫事件。不要把假的保护自己和真的爱自己完全混淆起来,一定要理性地、正确地爱自己。 第二,爱别人。爱别人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孝敬自己的父母,对不对?未来爱自己的家庭,对不对?爱自己的孩子。说到爱自己孩子的时候,80%的家长都不是真正地爱,是宠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通常只做两件事情:在1-8岁的时候把孩子当作宠物养,孩子1-8岁是所有形成孩子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的时期,但是很多家长是把孩子当作宠物来养,好玩,结果到8岁以后想要给孩子进行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发现基本没有希望了。尤其等到孩子10岁以后,要把孩子纠正过来,变成一个优秀的孩子更加没有希望。所以,现在的孩子一半以上是没有真正良好习惯的,就是因为从小时候孩子一出生到10岁这个阶段,很多父母因为就一个孩子,把孩子当作宠物养。这样爱孩子肯定爱错了。 爱别人还包括长大以后能爱周围的同事,能爱周围的同学,能爱这个社会。爱里面包含了知道这个社会的阴暗面之后也依然认为这个社会值得我们去爱。什么叫真实的社会?我读过一句话,叫做“当你知道了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你还能够去爱这个世界,你的生命就会美丽”。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绝对不是天天阳光灿烂,蓝天白云,这个世界有乌云密布的时候。这个世界上也不一定都是好心的,也有坏心的,有人可能对你欣赏,也有人妒嫉你,也有人恨你,有可能在背后给你捣乱,有可能你想升职的时候有人给你捣乱,让你升不上去。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一半好,一半坏。当你接受了一半好,理解了一半坏,还依然接受这个世界的话,那证明你就做到了爱别人。 最后一个爱世界,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值得我们去爱。爱自然意味着什么?最重要的特点是让孩子能够学会自然地应对自己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失败,并且自然地能够养成这样一种心态,今天解决不了的困难、挫折和失败,通过明天的努力和坚持不懈,后天能够解决,今天解决不了的明天能够解决。自然界是生生不息,环环相扣的,今天坏的东西明天不一定坏,今天好的东西明天不一定好,这就是自然。如果理解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我们所有的家长和孩子就不再会那么急功近利地去追求眼前的成功,而追求的是一生的成功。 围绕三大爱再给孩子灌输三大理念,这三大理念绝对不是金钱、利益和分数,应该是真善美。我想问一下下面的嘉宾们,如果想到真,你会用什么词汇来描述一个人? 我先请赵先生,你想到真的时候,如果我说你这个人很真,你想到哪些词汇? 嘉宾:纯洁。 俞敏洪:刘局长。 嘉宾:纯真。 俞敏洪:李局长。 嘉宾:干净。 俞敏洪:你呢? 嘉宾:本我。 俞敏洪:本我?本我是什么东西?万一你的本我是邪恶的呢? 嘉宾:就是不加修饰吧。 俞敏洪:就是穿得邋里邋遢的是吧?你是不加修饰的。真,这个词是褒义词吧。我们想一下,如果不真,这个人你会想到什么样的词汇? 嘉宾:虚伪。 俞敏洪:虚伪,不真是虚伪。我们来看看邱老师。 嘉宾:邪恶。 俞敏洪:真的反面是什么?虚伪,还有呢? 嘉宾:掩饰。 俞敏洪:对了,虚伪、掩饰、做作这样的词大家都知道是不真的。所以当我们培养孩子的第二圈的时候,如果我们发现这个人身上是做作的、虚伪的、自以为是的,就是那种不真实的感觉,讲话也挺虚的那种感觉。你一看这个人怎么这么不真诚,是不是?你觉得这个就是真的反面。我们希望不希望我们的孩子变成那样的人?不希望。但是,我们会发现社会上有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的核心来源是什么呢?也可能是家庭教育,也可能是学校教育,也可能是社会的污染,总而言之你会知道正和反两个方面。 那我问从善这个方面来说你会想到什么?用善的正面的词来描绘。 嘉宾:有爱心。 俞敏洪:善是有爱心,爱心是善。杨老师,你说善的正面词应该是什么? 嘉宾:富有同情心。 俞敏洪:对,同情。你看?是吧。我们再来看刘老师。 嘉宾:容易掉眼泪。 俞敏洪:容易掉眼泪,那也可能是懦弱呢?我们再来看刘老师。 嘉宾:善举、义举。 俞敏洪:那我们再来看看善的反面。 嘉宾:邪恶。 俞敏洪:沈老师。 嘉宾:善良的反面是吧?就是邪恶吧。 俞敏洪:你就想到邪恶一个词,还有吗? 嘉宾:歹毒。 俞敏洪:歹毒,狡猾是吧?这个善的反面,你看歹毒、邪恶、残酷、无情,同情的反面不就是无情吗?对不对,这是善。大家知道培养一个孩子善的方面和不善的方面,我们贬义词、褒义词都能分出来。那最后美呢?我们再来看看美。我们后面的嘉宾,美的正面的词汇你会想到什么? 嘉宾:美丽。 俞敏洪:美丽,这是别人形容你的词是不是?还有什么? 嘉宾:舒服。 俞敏洪:舒服?看着优雅,优雅是一种美的表现,舒服不一定是。 嘉宾:大方。 俞敏洪:大方也是一种美,很好。那美的反面呢?我们再来看看。 嘉宾:丑陋。 俞敏洪:对,我从这个问题是你从外表上,不管这个人长得多么丑,你会觉得他丑陋吗? 嘉宾:不会。 俞敏洪:所以你指的丑陋是什么?心灵的丑陋。太对了,我们再来看。 嘉宾:肮脏。 俞敏洪:肮脏也是指心灵上的。对吧?还有吗? 嘉宾:凶恶。 俞敏洪:凶恶是善的反面,都说了。还有吗? 嘉宾:我想用非常感性的词,就是污秽。 俞敏洪:很污秽,很脏。我来给大家再说一个词。有一种行为叫欣赏,也是美的一种表现,因为你欣赏是赞扬别人,把别人好的东西提出来。那美的反面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冷漠,如果说你应该做的善事你不做,这是一种心灵的丑恶。 我们刚才已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大家都知道正反两方面都说得非常清楚。当我们从爱往下传递的时候,我们用三个词来表达:真善美。我们想到真的时候,会想到这个人的真实、纯真,想到他的反面就想到他的做作。想到善的时候,我们想到善良、同情心,反过来就是邪恶、残忍、凶狠等。美的正面就是欣赏,反面就是丑陋、丑恶,对某种东西的冷漠。心灵的开放是一种美丽,心灵的封闭是一种丑陋;思想的开放是一种美丽,而思想的封闭就变成一种丑陋,因为它让人们变得更加愚昧。 我还想再做一个实验是,当你想到你要获取金钱、获取地位和获取分数的时候,请大家想一想你会用什么词?我就是要钱,我未来就想要社会地位,我未来就想要分数,想要得到分数,你会用一些什么词来描述你为得到这些东西可能采取的行动。当然,我的前提条件是想要钱、想要社会地位、想要分数永远没错,谁都想要这三个东西,我想问大家的是,这三个东西我们可以通过真善美的途径来获得。这个毫无疑问,我觉得我的分数和社会地位就是通过真善美来获得的。 但是我们所发现的是,为了获取社会地位、为了获取金钱、为了获取分数,我们常常发现了一些不对的行为,这些不对的行为是哪些?我们的嘉宾想一想,是哪些?杨老师,你是教育专家。 嘉宾:如果是为了分数的话,可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俞敏洪:张老师。 嘉宾:不择手段。 俞敏洪:您有没有具体的例子? 嘉宾:那就是作假、虚伪。 俞敏洪:谢老师。 嘉宾:我觉得就是功利,为了功利的时候,很多人会把真善美的品质搁置一边。 俞敏洪:比如说政府官员为了获得更高的政府岗位是功利,他一般可能会采取什么行动? 嘉宾:那他就会采取行贿、谄媚、讨好、装傻等,都会。 俞敏洪:你做过吗? 嘉宾:我和你一样,凭真善美。 俞敏洪:谢谢!我们现在要界定的是什么概念呢?哪种手段从长远来说是最有效的?这就是我们家长和老师要回答的问题,是一个长效问题。因为我们可以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分数、社会地位,我们也可以采取正当的手段。通过我对成功人士的了解,长久的成功必然来自于正当手段来追逐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我刚才说过了追逐金钱、社会地位、分数绝对不是坏事,这是构成一个人理想的一部分。但是,他追求这种理想用什么手段是对的,用什么手段是错的,这个很重要。如果我们给孩子灌输了爱,以大爱为前提,有一个规范,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孩子一辈子不会有太大的危险,而且还会成功。而有一些领导栽进去,为什么能够栽进去?从小就是为了分数,为了当班长,为了当班干部不惜代价,因为他核心价值缺乏。还有一种人家庭很贫困,但是家庭贫困灌输了一种理念,我由穷变富,从别人看不起到别人看得起,穷不是坏事,但是穷而没有理念就变成了穷凶极恶。我也分析我周围的企业家,我发现凡是以钱为核心的企业家,最后要不就是没有真正的事业只有钱,要不就是有钱了但最后不长久。 这个圈的问题讲完了以后,我们再来想如何把这个圈和孩子们的成长发展结合起来。那么,我们就要寻找第二个圈,就是理想和梦想圈。光有前面的圈是不管用的,要用理想和梦想的光芒让孩子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并且让孩子拥有一辈子对于生命的激情。所以我常常讲到我的理想,其实我没有特别具体的理想,但是我有一个理想就是总有一种对生命的热情,总想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总想让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大,这种对生命热情的追求一直保留到了今天。我认为,在现实世界物质条件上我已经拥有了一切之后,我依然能够保持着做新东方和新东方之外的大量事情的热情和激情,而这种热情和激情倒过来能够让人做什么呢?能够让人在另外一个方面得到迅速提升。就是人对抗困难、对抗挫折和对抗失败的能力会大量提升,因为有梦想、有理想之后你会有未来,有未来你就会知道今天的失败是暂时的,会一次一次地克服困难,最后阔步向前。一般的人如果得了癌症以后是再也不可能有生命的创作力的,但是乔布斯得了癌症以后却改变了整个世界,他创作出了iPhone,这就是为什么乔布斯和他的苹果改变世界的根本动力不在于乔布斯本人,而在于他在最后一刻依然对生命充满热情,依然对社会未来做贡献。 第二圈以后还有没有第三个圈呢?还有,这第三个圈就是行为圈。知行合一,根据前面这两个圈,根据他内在的内心,根据他的理想来规范他的行为,就是怎么样把行为建筑在这两个东西的周围,最后形成一个自然状态。刚才我们在放PPT的时候讲到了习惯,习惯养成个性,个性影响命运,命运决定人生,就这么一个循环圈。也就说我们所有对孩子的行为,都是用来强化他前面的两个东西,强化他的真善美,他的大爱,强化他的理想和为理想而奋斗的生命热情。让整个行为构成这样一个圈,当然这个行为的培养就是家长和老师们要共同完成的事情,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勤奋,怎样培养孩子的好学,怎样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怎样培养孩子通情达理,怎样培养孩子理解别人,怎样培养孩子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全是在这个范围。通过前面第一个核心圈的引导,在行为规范到了之后,就是到了最后一个圈,即学习。一个人不学习就不会领会宇宙和世界,就不会有大爱,而没有大爱的人就会愚昧,他就不会为社会做贡献。 讲到这儿我们就明白了,我们把几个圈串起来就行了,再用习惯和规矩加以规范,让一个孩子用10年时间走到正道上,这个孩子一辈子基本上就不会出事,就会有所成就,而他的分数一定会由于前面三个圈的完美自然提高。这些东西圈起来,我们的孩子离成功应该不会太远。 更多请浏览东莞家教网资讯中心:www.dgqhjj.cn